

公元壹世紀是羅馬帝國政治結構鞏固和定型的時期。新政與舊制的矛盾依舊存在,在壹定條件下便會爆發沖突。奧古斯都之後諸元首的統治飽受負面評價,讓人們質疑元首政治的合理性。復古派與元首權力的對抗和鬥爭壹直暗流湧動,元首晏駕之際羅馬應何去何從的爭論不絕於史。元首繼承制度的漏洞讓某些元首存在身份合法性的焦慮。朱利亞克勞狄王朝末帝尼祿與奧古斯都之間的血統關系稀薄,繼位合法性全系母親小阿格裏皮娜壹身,後者的控制如陰影般揮之不去。弗拉維王朝末帝圖密善早年風評不佳,兄長提圖斯作為前任元首廣受贊譽,又撲朔迷離地英年早逝,坊間眾說紛紜,令其如坐針氈。四帝內戰又將軍事力量強者為王的秘密暴露無余。如何論證自身統治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壹直是元首執政的強烈需求。支持和鼓勵文藝創作,是為上述元首文化政策的共同特點。
書籍豐富了羅馬人利用多種媒介貫徹國家意誌的手段。除了發布政令和頒布法律,羅馬人也壹向擅長使用其他信息載體。公共建築、紀念碑、浮雕圓雕和碑銘石刻,本身既屬於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發揮著傳達官方精神的作用。壯麗的會堂和紀念碑昭示著羅馬強大國力的復興,肅穆的神殿和祭壇體現著羅馬人在精神上回歸虔誠,生動威嚴的元首雕像透露著執政者卓越的品質和不凡的魅力。建築和造型藝術作為公文、政令和法律的輔助,對於羅馬文化建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
四、詩歌參與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壹世紀羅馬詩歌內容服務文化建沒體現在方方面面。為突出重點,同時不就文學領域做過度展開,(38)以下僅就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概述。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書籍豐富了羅馬人利用多種媒介貫徹國家意誌的手段。除了發布政令和頒布法律,羅馬人也壹向擅長使用其他信息載體。公共建築、紀念碑、浮雕圓雕和碑銘石刻,本身既屬於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發揮著傳達官方精神的作用。壯麗的會堂和紀念碑昭示著羅馬強大國力的復興,肅穆的神殿和祭壇體現著羅馬人在精神上回歸虔誠,生動威嚴的元首雕像透露著執政者卓越的品質和不凡的魅力。建築和造型藝術作為公文、政令和法律的輔助,對於羅馬文化建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
四、詩歌參與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壹世紀羅馬詩歌內容服務文化建沒體現在方方面面。為突出重點,同時不就文學領域做過度展開,(38)以下僅就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概述。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拓展書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視域,置書籍於社會歷史環境之中,探索書籍與經濟、政治、文化與思想等領域的關聯,以多視角考察書籍的角色和功能,是自羅伯特·達恩頓起書籍史研究的基本範式。本文試圖以壹世紀羅馬的詩歌出版入手,研究詩歌的內容與傳播特點,探索詩歌出版在緩和社會矛盾、塑造共識與認同等國家文化建設層面發揮的作用。
公元前二至壹世紀,希臘世界的書籍隨著諸多戰利品壹道傳入羅馬,刺激了羅馬拉丁文學的發展,也促進了羅馬出版業的萌生。在這之前,閱讀書籍對羅馬人來說並非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圖書貿易也不甚普遍,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窺到書商出版活動的蹤跡。波利比烏斯建議讀者如何挑選史書時暗示,人們不難買到他長達四十卷的史著,更不論其他篇幅更短的作品。②共和晚期,隨著拉丁文學日臻成熟和學術研究的拓展,羅馬人閱讀和收藏書籍的習慣已經蔚然成風。盧庫魯斯建立了羅馬有史可查的第壹個私人圖書館,開創了羅馬人藏書的先河。該圖書館向公眾開放,西塞羅和小加圖都是常客。前者本身也是壹位大藏書家,每天利用清晨時間閱讀便是這位元老的日常習慣。後者經常埋身圖書館的書卷堆中研讀斯多葛哲學著作,趁元老院開會前的空閑在會堂內讀書,③甚至自殺前仍在閱讀柏拉圖的《斐東篇》。④
樹立文化自信是羅馬成就帝國霸業後的必然需求。信奉尚武精神和實用主義的羅馬人—直輕視文化,地中海世界的統治者在文化上卻扮演著亦步亦趨的學生。“被俘的希臘讓粗悍的征服者成了俘虜”(39),正是對這壹現實以及羅馬人心態的寫照。在文學領域,羅馬的詩歌與戲劇壹直深受希臘程式的影響。拉丁文表現力的貧乏也曾引起羅馬作家的抱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羅馬人書寫自己的歷史用的都是希臘文。直到奧古斯都時代,羅馬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希臘語,學習和模仿希臘詩歌與演說是教學的主要內容。(40)建設與羅馬國家實力相匹配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成為羅馬統治者與民間的共同追求。在官方鼓勵下蓬勃興旺的詩歌在此起了先鋒作用。在這之中,鴻篇巨制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最具代表意義。維吉爾模仿荷馬史詩的題材和藝術手法進行創作,羅馬人將其視為拉丁文學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希臘文學的證明。普羅佩提烏斯曾自豪地“請希臘作家讓開”,因為“壹部比《伊利亞特》更偉大的著作正在誕生”。(41)奧古斯都對作品完成翹首企盼,並堅持將其發表出版。《埃涅阿斯紀》問世後立刻獲得高度贊譽,迅速成為學校的閱讀材料,成為拉丁文和拉丁詩歌的典範。公元壹世紀中期史詩還被譯成希臘文,向希臘世界傳播。(42)可以說,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競爭的雄心和自信,在黃金時代的詩歌領域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公元前31年,亞克興海戰成為內戰的終曲。結束壹個世紀動蕩局面的屋大維建立元首制,以“奧古斯都”的身份成為羅馬政壇的第—人。他吸取前人、尤其是養父凱撒的教訓,致力於重建國家治理體系,同時保留共和國傳統形式的改革。“復興”成為奧古斯都施政方略的旗幟。他以恢復共和國傳統緩和反抗情緒,努力振興遭到內戰破壞的農業經濟,力求整肅社會道德,復蘇舊時良好風尚,鞏固家庭,懲罰放縱,鼓勵婚育,厲行節儉,同時積極樹立和宣揚自己共和國拯救者、傳統道德維護者、羅馬歷史使命體現者的光輝形象。在這壹過程中,他清楚地意識到文學創作對規範社會意識發揮的重要作用。①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國內史學界和出版學界對於書籍史和出版史的關註重點多集中在印刷時代。口述、手抄、印刷與多媒體同為書籍制作與傳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前印刷時代同樣值得關註。古代羅馬的文獻著作與實物遺存保留了關於抄本書籍較為豐富的史料,是為可行的切入點。
樹立文化自信是羅馬成就帝國霸業後的必然需求。信奉尚武精神和實用主義的羅馬人—直輕視文化,地中海世界的統治者在文化上卻扮演著亦步亦趨的學生。“被俘的希臘讓粗悍的征服者成了俘虜”(39),正是對這壹現實以及羅馬人心態的寫照。在文學領域,羅馬的詩歌與戲劇壹直深受希臘程式的影響。拉丁文表現力的貧乏也曾引起羅馬作家的抱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羅馬人書寫自己的歷史用的都是希臘文。直到奧古斯都時代,羅馬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希臘語,學習和模仿希臘詩歌與演說是教學的主要內容。(40)建設與羅馬國家實力相匹配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成為羅馬統治者與民間的共同追求。在官方鼓勵下蓬勃興旺的詩歌在此起了先鋒作用。在這之中,鴻篇巨制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最具代表意義。維吉爾模仿荷馬史詩的題材和藝術手法進行創作,羅馬人將其視為拉丁文學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希臘文學的證明。普羅佩提烏斯曾自豪地“請希臘作家讓開”,因為“壹部比《伊利亞特》更偉大的著作正在誕生”。(41)奧古斯都對作品完成翹首企盼,並堅持將其發表出版。《埃涅阿斯紀》問世後立刻獲得高度贊譽,迅速成為學校的閱讀材料,成為拉丁文和拉丁詩歌的典範。公元壹世紀中期史詩還被譯成希臘文,向希臘世界傳播。(42)可以說,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競爭的雄心和自信,在黃金時代的詩歌領域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拓展書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視域,置書籍於社會歷史環境之中,探索書籍與經濟、政治、文化與思想等領域的關聯,以多視角考察書籍的角色和功能,是自羅伯特·達恩頓起書籍史研究的基本範式。本文試圖以壹世紀羅馬的詩歌出版入手,研究詩歌的內容與傳播特點,探索詩歌出版在緩和社會矛盾、塑造共識與認同等國家文化建設層面發揮的作用。
公元前二至壹世紀,希臘世界的書籍隨著諸多戰利品壹道傳入羅馬,刺激了羅馬拉丁文學的發展,也促進了羅馬出版業的萌生。在這之前,閱讀書籍對羅馬人來說並非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圖書貿易也不甚普遍,然而我們已經可以窺到書商出版活動的蹤跡。波利比烏斯建議讀者如何挑選史書時暗示,人們不難買到他長達四十卷的史著,更不論其他篇幅更短的作品。②共和晚期,隨著拉丁文學日臻成熟和學術研究的拓展,羅馬人閱讀和收藏書籍的習慣已經蔚然成風。盧庫魯斯建立了羅馬有史可查的第壹個私人圖書館,開創了羅馬人藏書的先河。該圖書館向公眾開放,西塞羅和小加圖都是常客。前者本身也是壹位大藏書家,每天利用清晨時間閱讀便是這位元老的日常習慣。後者經常埋身圖書館的書卷堆中研讀斯多葛哲學著作,趁元老院開會前的空閑在會堂內讀書,③甚至自殺前仍在閱讀柏拉圖的《斐東篇》。④
樹立文化自信是羅馬成就帝國霸業後的必然需求。信奉尚武精神和實用主義的羅馬人—直輕視文化,地中海世界的統治者在文化上卻扮演著亦步亦趨的學生。“被俘的希臘讓粗悍的征服者成了俘虜”(39),正是對這壹現實以及羅馬人心態的寫照。在文學領域,羅馬的詩歌與戲劇壹直深受希臘程式的影響。拉丁文表現力的貧乏也曾引起羅馬作家的抱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羅馬人書寫自己的歷史用的都是希臘文。直到奧古斯都時代,羅馬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希臘語,學習和模仿希臘詩歌與演說是教學的主要內容。(40)建設與羅馬國家實力相匹配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成為羅馬統治者與民間的共同追求。在官方鼓勵下蓬勃興旺的詩歌在此起了先鋒作用。在這之中,鴻篇巨制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最具代表意義。維吉爾模仿荷馬史詩的題材和藝術手法進行創作,羅馬人將其視為拉丁文學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希臘文學的證明。普羅佩提烏斯曾自豪地“請希臘作家讓開”,因為“壹部比《伊利亞特》更偉大的著作正在誕生”。(41)奧古斯都對作品完成翹首企盼,並堅持將其發表出版。《埃涅阿斯紀》問世後立刻獲得高度贊譽,迅速成為學校的閱讀材料,成為拉丁文和拉丁詩歌的典範。公元壹世紀中期史詩還被譯成希臘文,向希臘世界傳播。(42)可以說,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競爭的雄心和自信,在黃金時代的詩歌領域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公元前31年,亞克興海戰成為內戰的終曲。結束壹個世紀動蕩局面的屋大維建立元首制,以“奧古斯都”的身份成為羅馬政壇的第—人。他吸取前人、尤其是養父凱撒的教訓,致力於重建國家治理體系,同時保留共和國傳統形式的改革。“復興”成為奧古斯都施政方略的旗幟。他以恢復共和國傳統緩和反抗情緒,努力振興遭到內戰破壞的農業經濟,力求整肅社會道德,復蘇舊時良好風尚,鞏固家庭,懲罰放縱,鼓勵婚育,厲行節儉,同時積極樹立和宣揚自己共和國拯救者、傳統道德維護者、羅馬歷史使命體現者的光輝形象。在這壹過程中,他清楚地意識到文學創作對規範社會意識發揮的重要作用。①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國內史學界和出版學界對於書籍史和出版史的關註重點多集中在印刷時代。口述、手抄、印刷與多媒體同為書籍制作與傳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前印刷時代同樣值得關註。古代羅馬的文獻著作與實物遺存保留了關於抄本書籍較為豐富的史料,是為可行的切入點。
樹立文化自信是羅馬成就帝國霸業後的必然需求。信奉尚武精神和實用主義的羅馬人—直輕視文化,地中海世界的統治者在文化上卻扮演著亦步亦趨的學生。“被俘的希臘讓粗悍的征服者成了俘虜”(39),正是對這壹現實以及羅馬人心態的寫照。在文學領域,羅馬的詩歌與戲劇壹直深受希臘程式的影響。拉丁文表現力的貧乏也曾引起羅馬作家的抱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羅馬人書寫自己的歷史用的都是希臘文。直到奧古斯都時代,羅馬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希臘語,學習和模仿希臘詩歌與演說是教學的主要內容。(40)建設與羅馬國家實力相匹配的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成為羅馬統治者與民間的共同追求。在官方鼓勵下蓬勃興旺的詩歌在此起了先鋒作用。在這之中,鴻篇巨制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最具代表意義。維吉爾模仿荷馬史詩的題材和藝術手法進行創作,羅馬人將其視為拉丁文學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希臘文學的證明。普羅佩提烏斯曾自豪地“請希臘作家讓開”,因為“壹部比《伊利亞特》更偉大的著作正在誕生”。(41)奧古斯都對作品完成翹首企盼,並堅持將其發表出版。《埃涅阿斯紀》問世後立刻獲得高度贊譽,迅速成為學校的閱讀材料,成為拉丁文和拉丁詩歌的典範。公元壹世紀中期史詩還被譯成希臘文,向希臘世界傳播。(42)可以說,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競爭的雄心和自信,在黃金時代的詩歌領域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國內史學界和出版學界對於書籍史和出版史的關註重點多集中在印刷時代。口述、手抄、印刷與多媒體同為書籍制作與傳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前印刷時代同樣值得關註。古代羅馬的文獻著作與實物遺存保留了關於抄本書籍較為豐富的史料,是為可行的切入點。
國內史學界和出版學界對於書籍史和出版史的關註重點多集中在印刷時代。口述、手抄、印刷與多媒體同為書籍制作與傳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前印刷時代同樣值得關註。古代羅馬的文獻著作與實物遺存保留了關於抄本書籍較為豐富的史料,是為可行的切入點。
在古代世界,傳遞信息與承載記憶的載體不止建築碑銘等實物,詩歌的價值同樣為人稱道。勒高夫指出,“詩歌就是記憶,記憶是壹類知識、壹種智慧、壹首《索菲亞》。詩人在‘真相保管者’之中獲得了壹席之地……‘詩歌化就是記憶化’”。?羅馬詩人普遍認為,相比有形的碑刻雕塑,無形的詩歌更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傳揚歌頌的對象。維吉爾表示,自己詩歌的力量便在於能讓受其贊頌的奧古斯都威名遠播,代代流傳,“猶如凱撒距離古老的提托諾斯出生時壹樣長久”?;“只要埃涅阿斯的後裔住在卡皮托裏山不可動搖的磐石之畔壹天,只要羅馬長老掌權壹天,妳們的事跡是沒有哪天會被遺忘的”?。賀拉斯認為,詩人筆下偉人的品質和心靈比青銅雕出的面容更生動鮮明,?鐫刻公共記錄的大理石不如詩歌令名將大西庇阿聲名遠播,“倘若詩作不肯發聲,即使功勛輝煌,也不會獲得回報”(21)。盧卡努斯贊嘆:“詩人的使命多麽偉大而神聖!他從死亡中抓住壹切,讓那些終有壹死的人光耀千古。”如果他歌頌凱撒事跡的詩句能被子孫誦讀,那麽凱撒的事跡便將永不被遺忘。(22)誠如亞裏士多德所說,詩歌是“‘長了翅膀的話語’,是用語言鑄成的紀念碑,是人的功過的價值的見證,使人的業績成為千古絕唱。能夠受到詩人的頌揚是幸運的,因為詩可以使註定要死亡的凡人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永生;無緣入詩的人,壹旦死後就完全銷聲匿跡,後人將不再銘記他的業績”(23)。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壹世紀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與白銀時代,也是古典世界出版事業的壹大高峰期。在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熱潮中,大量詩歌作品的湧現尤為引人矚目。究其原因,經歷體制轉型、面臨治國考驗的羅馬,需要文藝作品和出版活動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多的現實功用。詩歌出版在傳播的時間和空間上極為廣泛,內容契合了羅馬帝國樹立文化自信、重振社會道德、塑造政治認同的需求,不僅擁有出版業繁榮的現實依托,更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成為佐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
公元前31年,亞克興海戰成為內戰的終曲。結束壹個世紀動蕩局面的屋大維建立元首制,以“奧古斯都”的身份成為羅馬政壇的第—人。他吸取前人、尤其是養父凱撒的教訓,致力於重建國家治理體系,同時保留共和國傳統形式的改革。“復興”成為奧古斯都施政方略的旗幟。他以恢復共和國傳統緩和反抗情緒,努力振興遭到內戰破壞的農業經濟,力求整肅社會道德,復蘇舊時良好風尚,鞏固家庭,懲罰放縱,鼓勵婚育,厲行節儉,同時積極樹立和宣揚自己共和國拯救者、傳統道德維護者、羅馬歷史使命體現者的光輝形象。在這壹過程中,他清楚地意識到文學創作對規範社會意識發揮的重要作用。①
國內史學界和出版學界對於書籍史和出版史的關註重點多集中在印刷時代。口述、手抄、印刷與多媒體同為書籍制作與傳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前印刷時代同樣值得關註。古代羅馬的文獻著作與實物遺存保留了關於抄本書籍較為豐富的史料,是為可行的切入點。
在古代世界,傳遞信息與承載記憶的載體不止建築碑銘等實物,詩歌的價值同樣為人稱道。勒高夫指出,“詩歌就是記憶,記憶是壹類知識、壹種智慧、壹首《索菲亞》。詩人在‘真相保管者’之中獲得了壹席之地……‘詩歌化就是記憶化’”。?羅馬詩人普遍認為,相比有形的碑刻雕塑,無形的詩歌更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傳揚歌頌的對象。維吉爾表示,自己詩歌的力量便在於能讓受其贊頌的奧古斯都威名遠播,代代流傳,“猶如凱撒距離古老的提托諾斯出生時壹樣長久”?;“只要埃涅阿斯的後裔住在卡皮托裏山不可動搖的磐石之畔壹天,只要羅馬長老掌權壹天,妳們的事跡是沒有哪天會被遺忘的”?。賀拉斯認為,詩人筆下偉人的品質和心靈比青銅雕出的面容更生動鮮明,?鐫刻公共記錄的大理石不如詩歌令名將大西庇阿聲名遠播,“倘若詩作不肯發聲,即使功勛輝煌,也不會獲得回報”(21)。盧卡努斯贊嘆:“詩人的使命多麽偉大而神聖!他從死亡中抓住壹切,讓那些終有壹死的人光耀千古。”如果他歌頌凱撒事跡的詩句能被子孫誦讀,那麽凱撒的事跡便將永不被遺忘。(22)誠如亞裏士多德所說,詩歌是“‘長了翅膀的話語’,是用語言鑄成的紀念碑,是人的功過的價值的見證,使人的業績成為千古絕唱。能夠受到詩人的頌揚是幸運的,因為詩可以使註定要死亡的凡人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永生;無緣入詩的人,壹旦死後就完全銷聲匿跡,後人將不再銘記他的業績”(23)。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然而即便售價高昂,羅馬的圖書似乎也不缺買主。除了前文所述,智識階層出於閱讀和學習的目的需要書籍外,購買和收藏書籍也成了富裕階層附庸風雅的時尚,哪怕並不閱讀。有錢人會大量購置書籍,藏書閣成了豪華房屋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室內的書箱多至疊摞到天花板。?此外,收入微薄的階層也會買書。?馬爾提阿利斯表示,他的警句詩小冊子要價四個塞斯退斯很過分,即使只賣兩個塞斯退斯出版商特呂豐仍然有得賺。?面對如此高額的利潤買家仍然樂此不疲,圖書市場的繁榮可見壹斑。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壹、壹世紀羅馬國家文化建設的需求
壹世紀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與白銀時代,也是古典世界出版事業的壹大高峰期。在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熱潮中,大量詩歌作品的湧現尤為引人矚目。究其原因,經歷體制轉型、面臨治國考驗的羅馬,需要文藝作品和出版活動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多的現實功用。詩歌出版在傳播的時間和空間上極為廣泛,內容契合了羅馬帝國樹立文化自信、重振社會道德、塑造政治認同的需求,不僅擁有出版業繁榮的現實依托,更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成為佐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
公元前31年,亞克興海戰成為內戰的終曲。結束壹個世紀動蕩局面的屋大維建立元首制,以“奧古斯都”的身份成為羅馬政壇的第—人。他吸取前人、尤其是養父凱撒的教訓,致力於重建國家治理體系,同時保留共和國傳統形式的改革。“復興”成為奧古斯都施政方略的旗幟。他以恢復共和國傳統緩和反抗情緒,努力振興遭到內戰破壞的農業經濟,力求整肅社會道德,復蘇舊時良好風尚,鞏固家庭,懲罰放縱,鼓勵婚育,厲行節儉,同時積極樹立和宣揚自己共和國拯救者、傳統道德維護者、羅馬歷史使命體現者的光輝形象。在這壹過程中,他清楚地意識到文學創作對規範社會意識發揮的重要作用。①

拓展書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視域,置書籍於社會歷史環境之中,探索書籍與經濟、政治、文化與思想等領域的關聯,以多視角考察書籍的角色和功能,是自羅伯特·達恩頓起書籍史研究的基本範式。本文試圖以壹世紀羅馬的詩歌出版入手,研究詩歌的內容與傳播特點,探索詩歌出版在緩和社會矛盾、塑造共識與認同等國家文化建設層面發揮的作用。
在古代世界,傳遞信息與承載記憶的載體不止建築碑銘等實物,詩歌的價值同樣為人稱道。勒高夫指出,“詩歌就是記憶,記憶是壹類知識、壹種智慧、壹首《索菲亞》。詩人在‘真相保管者’之中獲得了壹席之地……‘詩歌化就是記憶化’”。?羅馬詩人普遍認為,相比有形的碑刻雕塑,無形的詩歌更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傳揚歌頌的對象。維吉爾表示,自己詩歌的力量便在於能讓受其贊頌的奧古斯都威名遠播,代代流傳,“猶如凱撒距離古老的提托諾斯出生時壹樣長久”?;“只要埃涅阿斯的後裔住在卡皮托裏山不可動搖的磐石之畔壹天,只要羅馬長老掌權壹天,妳們的事跡是沒有哪天會被遺忘的”?。賀拉斯認為,詩人筆下偉人的品質和心靈比青銅雕出的面容更生動鮮明,?鐫刻公共記錄的大理石不如詩歌令名將大西庇阿聲名遠播,“倘若詩作不肯發聲,即使功勛輝煌,也不會獲得回報”(21)。盧卡努斯贊嘆:“詩人的使命多麽偉大而神聖!他從死亡中抓住壹切,讓那些終有壹死的人光耀千古。”如果他歌頌凱撒事跡的詩句能被子孫誦讀,那麽凱撒的事跡便將永不被遺忘。(22)誠如亞裏士多德所說,詩歌是“‘長了翅膀的話語’,是用語言鑄成的紀念碑,是人的功過的價值的見證,使人的業績成為千古絕唱。能夠受到詩人的頌揚是幸運的,因為詩可以使註定要死亡的凡人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永生;無緣入詩的人,壹旦死後就完全銷聲匿跡,後人將不再銘記他的業績”(23)。
壹世紀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與白銀時代,也是古典世界出版事業的壹大高峰期。在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熱潮中,大量詩歌作品的湧現尤為引人矚目。究其原因,經歷體制轉型、面臨治國考驗的羅馬,需要文藝作品和出版活動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多的現實功用。詩歌出版在傳播的時間和空間上極為廣泛,內容契合了羅馬帝國樹立文化自信、重振社會道德、塑造政治認同的需求,不僅擁有出版業繁榮的現實依托,更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成為佐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三、詩歌的功能與出版傳播
聲名的載體是詩歌,詩歌的載體是紙張和書籍。即使是口耳相傳性質明顯的詩歌傳播也需要依托文本。羅馬作家自詡詩歌比其他紀念物更能令人名傳千古時,也提到了紙張和書籍不朽的魔力。卡圖盧斯為紀念摯友阿裏烏斯賦詩,“我要向妳們(繆斯女神)講述,並借妳們的力量,在古舊的書卷中向未來的人們講述,(以使他的美名如西比爾壹般長久,)肉身雖死,他卻會在記憶中永駐”(24)。馬爾提阿利斯則表示,大理石墓和雕像都難逃損毀雕敗,“但是小偷不會毀滅紙,歲月的流逝也不會傷害它。只有這樣的紀念物不會死”(25)。普洛佩提烏斯矜誇,巍峨的金字塔和宏偉的宙斯神廟都逃不脫湮滅的命運,它們或將毀於火焰和暴雨,或將隨歲月流逝而崩塌;相比之下,被他以“微薄詩卷頌揚”的佳人卻能芳名永存。(26)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書籍豐富了羅馬人利用多種媒介貫徹國家意誌的手段。除了發布政令和頒布法律,羅馬人也壹向擅長使用其他信息載體。公共建築、紀念碑、浮雕圓雕和碑銘石刻,本身既屬於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發揮著傳達官方精神的作用。壯麗的會堂和紀念碑昭示著羅馬強大國力的復興,肅穆的神殿和祭壇體現著羅馬人在精神上回歸虔誠,生動威嚴的元首雕像透露著執政者卓越的品質和不凡的魅力。建築和造型藝術作為公文、政令和法律的輔助,對於羅馬文化建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
在古代世界,傳遞信息與承載記憶的載體不止建築碑銘等實物,詩歌的價值同樣為人稱道。勒高夫指出,“詩歌就是記憶,記憶是壹類知識、壹種智慧、壹首《索菲亞》。詩人在‘真相保管者’之中獲得了壹席之地……‘詩歌化就是記憶化’”。?羅馬詩人普遍認為,相比有形的碑刻雕塑,無形的詩歌更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更好地傳揚歌頌的對象。維吉爾表示,自己詩歌的力量便在於能讓受其贊頌的奧古斯都威名遠播,代代流傳,“猶如凱撒距離古老的提托諾斯出生時壹樣長久”?;“只要埃涅阿斯的後裔住在卡皮托裏山不可動搖的磐石之畔壹天,只要羅馬長老掌權壹天,妳們的事跡是沒有哪天會被遺忘的”?。賀拉斯認為,詩人筆下偉人的品質和心靈比青銅雕出的面容更生動鮮明,?鐫刻公共記錄的大理石不如詩歌令名將大西庇阿聲名遠播,“倘若詩作不肯發聲,即使功勛輝煌,也不會獲得回報”(21)。盧卡努斯贊嘆:“詩人的使命多麽偉大而神聖!他從死亡中抓住壹切,讓那些終有壹死的人光耀千古。”如果他歌頌凱撒事跡的詩句能被子孫誦讀,那麽凱撒的事跡便將永不被遺忘。(22)誠如亞裏士多德所說,詩歌是“‘長了翅膀的話語’,是用語言鑄成的紀念碑,是人的功過的價值的見證,使人的業績成為千古絕唱。能夠受到詩人的頌揚是幸運的,因為詩可以使註定要死亡的凡人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永生;無緣入詩的人,壹旦死後就完全銷聲匿跡,後人將不再銘記他的業績”(23)。
壹世紀是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與白銀時代,也是古典世界出版事業的壹大高峰期。在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熱潮中,大量詩歌作品的湧現尤為引人矚目。究其原因,經歷體制轉型、面臨治國考驗的羅馬,需要文藝作品和出版活動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多的現實功用。詩歌出版在傳播的時間和空間上極為廣泛,內容契合了羅馬帝國樹立文化自信、重振社會道德、塑造政治認同的需求,不僅擁有出版業繁榮的現實依托,更得到了官方的支持,成為佐助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式。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三、詩歌的功能與出版傳播
聲名的載體是詩歌,詩歌的載體是紙張和書籍。即使是口耳相傳性質明顯的詩歌傳播也需要依托文本。羅馬作家自詡詩歌比其他紀念物更能令人名傳千古時,也提到了紙張和書籍不朽的魔力。卡圖盧斯為紀念摯友阿裏烏斯賦詩,“我要向妳們(繆斯女神)講述,並借妳們的力量,在古舊的書卷中向未來的人們講述,(以使他的美名如西比爾壹般長久,)肉身雖死,他卻會在記憶中永駐”(24)。馬爾提阿利斯則表示,大理石墓和雕像都難逃損毀雕敗,“但是小偷不會毀滅紙,歲月的流逝也不會傷害它。只有這樣的紀念物不會死”(25)。普洛佩提烏斯矜誇,巍峨的金字塔和宏偉的宙斯神廟都逃不脫湮滅的命運,它們或將毀於火焰和暴雨,或將隨歲月流逝而崩塌;相比之下,被他以“微薄詩卷頌揚”的佳人卻能芳名永存。(26)
道德復興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壹面大旗。他為倡導傳統價值觀不遺余力,制定了諸多法律,並力求以身作則,從儉抑奢,鼓勵婚育,然而效果欠佳,其家庭成員親身犯禁更讓其施政手法顯得蒼白無力。奧古斯都認同賀拉斯“人心不變,法律無用”的論斷,借助維吉爾和賀拉斯為道德政策造勢。賀拉斯創作《世紀頌歌》,著重贊頌奧古斯都對傳統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祈求生育女神伊提利亞保佑新生兒和孕婦,襄助國家規範道德、保證後代繁衍的婚姻法案。(43)羅馬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的蛻變始自傳統農業遭到破壞。重現農業生活的美好,激起人們對田園的向往,再造羅馬人淳樸的性格,不僅是奧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點,也與其重振農業的經濟政策相輔相成。維吉爾的《農事詩》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和平靜怡人的農村生活,與喧囂嘈雜的城市生活對照,力求吸引和鼓勵羅馬人從事農業,批判城市居民忙於追逐仕途、聚斂財富、耽於奢侈享樂的惡習,與奧古斯都復興農業經濟和小農美德的政策相輔相成。(44)
書籍豐富了羅馬人利用多種媒介貫徹國家意誌的手段。除了發布政令和頒布法律,羅馬人也壹向擅長使用其他信息載體。公共建築、紀念碑、浮雕圓雕和碑銘石刻,本身既屬於文化藝術作品,同時也發揮著傳達官方精神的作用。壯麗的會堂和紀念碑昭示著羅馬強大國力的復興,肅穆的神殿和祭壇體現著羅馬人在精神上回歸虔誠,生動威嚴的元首雕像透露著執政者卓越的品質和不凡的魅力。建築和造型藝術作為公文、政令和法律的輔助,對於羅馬文化建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閱讀的需求推動了羅馬圖書出版的發展,承襲希臘書籍制作方式的羅馬書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西塞羅的通信對象阿提庫斯便是史籍中出現的第壹位著名羅馬書商,他不僅出版發行了西塞羅、瓦羅和盧克萊修等著名本土作家的作品,還將從希臘帶回的多種書籍重新編輯出版。他經營的圖書行業規模巨大,出版機構不僅設在羅馬,雅典等外省要地也有分支機構。當時的書商似乎不止他壹家,許多書商為出版西塞羅的作品與他展開了競爭。⑤時至奧古斯都時代,索西烏斯兄弟成為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借著賀拉斯作品的廣泛流傳而在歷史上留名。圖密善時代的馬爾提阿利斯也曾明確提到過塞昆杜斯、昆圖斯·波利烏斯·瓦萊利阿努斯、阿特萊克圖斯和特呂豐四位書商。⑥羅馬的出版已經成為頗具規模的事業。